体系认证咨询
客服中心
奉贤区办事处【邻区政府】: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解放东路1018弄绿地翡翠国际广场3号楼518室
邮编:201400
长宁区办事处: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719号佳都大厦9层
邮编:200001
手机:139 189 70765 丁先生
电话:021-3110 2362
ISO26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ISO26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ISO26000 - 简介
2004年6月最终决定开发一个适用于包括政府在内的所有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化组织指南标准,由54个国家和24个国际组织共同参与制定,编号为ISO26000,是在ISO9000和ISO14000之后制定的最新标准体系,这是ISO新开拓的领域,为此ISO成立了社会责任工作组(WGSR)负责标准的起草工作。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ISO26000标准体系旨在帮助组织通过改善与社会责任相关的表现与利益相关方达成相互信任。2010年11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社会责任指南标准(ISO26000)的发布仪式,该标准正式出台。
社会责任指南(ISO26000)的开发,基于以下前提:上世纪初叶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本世纪之交社会责任标准化的探索、全球性企业社会责任几十年的充分实践;其开发背景则在于:全球化浪潮对组织(包括企业及其它组织)、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日益深刻;组织面临各种挑战性局面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组织利益相关方对组织的压力。
ISO26000的开发历程
ISO26000的开发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准备、草拟和发布三个阶段。2005年9月在泰国曼谷举行的ISO社会责任标准第二次会议是整个标准开发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次会议确定了ISO26000标准的最终草案完成时间至发布前的工作安排,确定了制定标准的机构和主要内容,使标准的开发进入了实质性阶段。2006年5月,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社会责任标准第三次会议上,拟订了标准的第一稿;2007年1月在澳大利亚西尼社会责任第四次会议上,则确定了标准的核心内容。从此,该标准的开发“开始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 2010年11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社会责任指南标准(ISO26000)的发布仪式。
ISO26000 - ISO26000的特点
尚处在开发过程中的ISO26000由于其开发主体参与的众多性、涉及主题以及审核修订过程的复杂性,使得使该标准的开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广泛适用性
正在开发的ISO26000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它适用于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有关公共或者私人部门的所有类型的组织。该标准有三个特性:一是指导性的文件;二不用于第三方认证;三不是管理体系。该标准仅仅是针对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南和指导方针,不是强制性要求和管理体系标准,也不像ISO9001和ISO14001一样用于认证。
(2)内容全面系统
未来的ISO 26000标准,将是一个吸纳先进实践经验,经国际协商保持一致的指南性标准。截至2007年9月的最新拟订稿就有101个页码,标准参照和引用了自1948年以来的68个国际公约、声明和方针,这是目前其他标准或指南所没有的。标准与联合国及其下属相关机构,特别是国际劳工组织(ILO)规定条款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有关社会责任的指导性文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包括国营企业。
ISO26000框架大致分为范围、参考标准、术语和定义、组织运作的社会责任环境、社会责任的原则、社会责任的基本目标、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等十个部分,标准的核心部分覆盖了社会责任内容的九个方面,包括:组织管理、人权、劳工、环境、公平经营、消费者权益保护、社区参与、社会发展、利益相关方合作。相比其他社会责任国际指南与标准而言,ISO26000的内容体系更加全面,更靠近全球契约十项原则的要求。
(3)非常规的开发模式
社会责任工作组(WGSR)被分为六个任务小组,其中三个负责内容的起草,另有一个负责项目参与方基金和相关方的参与、沟通和运行过程,一个联络工作组负责草案拟定小组的协调并监控工作完成情况,还将组织一个编辑委员会负责审阅草案内容,确保其内容清晰且协调一致,最后一个主席顾问组帮助主席策划工作组的整体活动。ISO与世界劳工组织签署了一个谅解备忘录,这给予标准制定过程一个特殊的地位。这是此项目有别于其它常规项目的一大特点。
ISO26000开发的另一个特点是兼顾了“平衡性”的考虑。工作组本身和其他任务小组都设有主席和副主席,秘书和副秘书,推选这些人员的原因是确保发达/发展中国家、区域成员和相关方及性别达到平衡。工作组的副主席由技术管理委员会指定,他们分别来自巴西和瑞典。这一原则需要时也适用于各专业小组。中国作为该标准的成员单位之一,也派出了6人专家组参与了标准的开发。
ISO26000项目启动时间是2005年,当初拟订在2008年上半年发布,但由于整个工作要经过两个阶段,工作组工作结束以后还要经过相关讨论,征求各个国家标准化组织的意见,中间涉及争论观点繁多,大大减慢了标准开发的工作进程,所以标准发布时间可能延迟到2009年,这也说明了制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复杂和艰难程度。
ISO26000 - 意义
ISO26000是对传统社会责任理念和社会责任标准的突破和颠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颠覆了社会责任的传统认知。
它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定义了社会责任,认为社会责任是“一个组织用透明、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对它的决策或者活动在社会和环境中产生的影响负责”,其性质是“对社会负责任的组织行为”,隐含着要求组织基于社会价值考虑组织行为的过程和结果。该定义与公众对社会责任的直觉理解有很大差异,因为在公众的理解和逻辑看,社会责任往往是指组织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如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等具体内容;而该定义,强调社会责任是组织基于组织决策和组织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这一因果“链条”的“担责”,这与传统社会责任认知有很大不同。而从该定义本身看,ISO26000已经站在如下的高度看待社会责任:对组织而言,社会责任已经超越了“是否应该做”这种道德讨论,而应转变为“需要做什么”这种实际要求,即组织应坚持问责、透明、道德行为、尊重法治和国际行为规范、保障人权以及尊重利益相关方利益等原则,把对社会和环境的考虑融入到组织决策的意愿,确保组织决策和组织活动与社会期望相一致。因此,该定义是对传统社会责任理念、履行思路和社会责任行为的颠覆,在更高层次上回答了组织为什么应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
二、扩充了社会责任的承担主体。
ISO26000问世前,人们的普遍认识是,提到社会责任,便认为是在讨论企业社会责任;但该标准在定义社会责任时,强调社会责任的主体是“组织”,而组织又被标准界定为“是赋有责任、权威和关系以及可以识别目标的实体或人员群体和设施”,即不仅仅是企业或经济组织,其它组织,如学校、医院、学术团体、中介机构或一般意义上的政府机构(不包括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法律、履行司法权威、贯彻建立公共政策或信守国家国际义务的职责方面的主权作用)等等,均是社会责任主体。社会责任承担主体的扩充,既是对社会责任实践的总结和提炼,更是对社会责任在更宽视角、更高视野上的科学解读,是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理解的深化和进一步应用,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促进,是对全人类和谐发展、健康发展的贡献。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三、明确了社会责任的基本实践。
社会责任尤其是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走过了近百年历史;近一、二十年来,企业社会责任则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社会责任上升为企业的战略范畴。而回答究竟什么是社会责任的基本实践,则是ISO26000的历史性贡献。ISO26000指出,社会责任有两项基本实践:一是组织承认它的社会责任,包括承认组织的利益相关方,识别组织决策和活动的影响及其范围,因组织决策和活动影响产生的社会责任议题,处理这些议题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因此,组织承认社会责任应该理解三个层次的关系:组织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组织与它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利益相关方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二是组织识别它的利益相关方并使其参与组织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实践,这是处理一个组织社会责任的问题的中心所在。为此,组织应明确理解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目的,识别利益相关方的利益,确定在组织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由利益所产生的直接的和重要的关系,确定利益相关方利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性和重要性,确认利益相关方获得必要的信息并明白自己的决定。
四、界定了社会责任的核心主题。
以往的社会责任标准或社会责任实践,要么是片面的(如SA8000标准仅涉及劳工保护),要么是混乱的(如不少企业或评价机构仅以企业捐助额来宣传、评价其社会责任行为),其根由正在于对组织社会责任主题的曲解或误解,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责任运动尚处于探索阶段;ISO26000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它界定了社会责任的核心主题。这些主题包括组织管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消费者议题、社区参与和发展等七个方面。核心主题的界定,全面、准确地指明了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向、明确了社会责任的内容,即组织应建立有助于社会责任决策过程的组织结构,促进社会责任的核心原则和基本的实际应用,并应在人权、劳工实践、环境保护等其它六个方面,具体阐释和体现组织社会责任内涵。
五、提出了社会责任的组织渗透。
跨越世纪的社会责任争鸣和实践,一直停留在企业是否要履行社会责任层面,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也是围绕着这样的争论进行的。ISO26000除了将社会责任由“是否需要做”上升为“需要做什么”,还提出了以社会责任的组织渗透为内容的社会责任保障。其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把握组织与组织的社会责任特征间的关系、理解组织的社会责任、组织内和组织间社会责任沟通、在组织内和利益相关方间提高社会责任报告和声明的可信度、评价和改善组织的社会责任行动和实践、社会责任的自愿性倡议等,将社会责任融入整个组织的实践。总结而言,即要把社会责任融入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作为其履行社会责任的至关重要的内容,在整个组织形成关于社会责任的共识,将社会责任在组织决策和活动中置于优先位置,使社会责任成为组织的一致行为。
六、突破了既有标准的“双面”形象。
既有标准(如SA8000)在为社会责任标准化积极探索的同时,亦被指责是“社会责任”和“贸易壁垒”的双面孔。即这些标准既具有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进步的积极作用,这是其合理的一面;又是对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所设置的人为限制,是对经济全球化的阻碍,这是其不合理的一面。这种消极影响是通过设置社会责任门槛、具体是通过标准认证实现的。而ISO26000开发目的和开发定位,则回避了既有标准的“壁垒”责难。ISO26000指出,其开发目的在于:“鼓励全世界的组织改善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关键绩效指标,同时有能力改善它所在的社区的生活质量,进而有助于组织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而ISO26000的定位,是它不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标准而开发,而仅仅是社会责任的实用指南,不为合同或法律法规所采用,为其它相关工具和手段提供“非替代性”的补充。从中可以看出,ISO26000的开发,排除了基于认证、法律和合同角度的“壁垒”特性,完全着眼于推动组织及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推动全球视野下的可持续发展。
ISO26000 - 遵循的重要原则
(1)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强调“组织应当愿意并完全遵守该组织及其活动所应遵守的所有法律和法规,尊重国际公认的法律文件。
(2)强调对利益相关方的关注
(3)高度关注透明度
(4)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5)强调对人权和多样性的关注
ISO26000 - 总体而言
ISO26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广泛联合了包括联合国相关机构、GRI等在内的国际相关权威机构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会员国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制定开发的一个内容体系全面的国际社会责任标准。它兼顾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并广泛听取和吸纳各国专家意见与建议。尽管由此也导致了其出台过程相对漫长,但可以预见,该标准的诞生将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意义上推动全球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并将获得各类组织的响应与采纳。对此,我们拭目以待。